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和宋学义没有死。是被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余药夫同志救的。
1941年,19岁的余药夫是易县青救会干部。日军进攻狼牙山地区时,他和群众一起进山区与敌周旋。五壮士跳崖那天,是他顶着硝烟未散的夜幕,在棋盘坨旁的石崖下,援救了跳崖后被树杈架在半山腰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他搀扶他们到山上古庙休息,给他们做饭。
为他们放哨、探路,第二天又和古庙道士一起,送两位壮士归队。当时相遇突然,情况紧急,葛、宋两人又身负重伤,所以他们未详细交谈,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姓名。狼牙山匆匆分别,一别就是45年,直到1981年,余药夫才从报纸上得知葛振林的消息,两人开始通信。
扩展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学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葛振林